體驗經濟當道,傳統售票售固定行程,可能滿足不了消費者想耍酷炫的心理了。
那天大陸朋友傳給我一個行程
『包益民與設計人的台北之旅』,五天四夜售價人民幣13,000元
而我在寧夏夜市鹹水雞攤前遇到兩位跟團的北京人,八天七夜團費人民幣3000元
前些天我提了個活動idea,在提出前我上了kkday / klook 找了一下
滿妙的,居然沒有這類的行程販售
是說台灣不流行?還是?
辦活動,對於青旅來說再平常不過的
每次辦都反應熱烈,當然以往都只在青旅內辦
而舉辦活動,創造內容這件事,是青旅的精神,也是核心
旅館,要顧到標準化,精緻化,奢華化,隨著星級等級愈高,它可以做到極致化
然後卻缺乏了人與人的交流,活動的經營,氣氛的維護
也就是說,創造不了體驗行銷,創造不了給客人特殊的回憶
青旅卻能同時做到這兩件事,是否可複製化,成了關鍵點
人家說,青旅也許就是簡簡單單的擺設,一張床能睡覺,但氣氛融洽。
又有人說近年來青旅顛覆你的想像,一家比一家裝潢豪華有特色。
我去住過應該至少有50間以上的青旅,美的,漂亮的,便宜的,多的是
但是融洽氣氛的維護,卻鮮少有人做得到
舉辦活動,創造內容,費時費力,卻也是青旅更應該掌握的實力
烹飪教學,文化導覽,登山健行,聯誼活動,吃飯活動……
有趣的事來了,幾年前我每個月要生出一場活動去活絡氣氛
為了辦活動而辦,可能創造出那麼一點點效益
(下圖為辦的潑水節活動)
但
錢賺不到,知名度賺不到 (行銷的兩大目的都賺不到)
對青旅來說,就是耗費成本耗費人力
還得硬花錢加班費找人帶
論宣傳品牌,悶著頭宣傳下,一點效益也沒有
最後爽到的,大概就是參與活動幾位客人吧
總而言之
後來青旅群起仿效,各家青旅活動一個比一個多
旅行的趨勢演變感覺可以分成
旅行社跟團->自助->酷炫的體驗
現在大概盛行於第二階段
傳統旅行社
有個線控,採樣大眾所能接受的東西,踩點後,路線賣給大量的一般人。這是以往的旅遊型態,就像去羅馬,一定會帶你到競技場,有到此一遊的概念
然後2012年以後亞洲風行自助旅行,喜歡一切自己來,老子是背包客!
線上賣 『單一票』,賣『單一行程』的網站興起
旅客覺得自己訂機票,住宿,行程,這樣叫自助旅行
KKDAY KLOOK 順勢崛起
它說它是賣個人化旅遊體驗
我覺得也不太像是體驗
因為他就是把所有行程抓上去網站,你自己組合你要的
喜歡就買,可以單買,不用買七日六夜這種套裝
但網站上面販賣比較多的是,每一家公司放自家產品上去賣的行程,而非個人
然而,近一年多又變了
社群媒體影音快速崛起,人人都是blogger, youtuber
旅行要去最酷炫的地方,要去人家沒去的點,拍人家沒拍過的照,做人家沒做過的事
Airbnb 早就先切入了 local tour
自己挑房東+local tour = 完美體驗
跟其他local tour不一樣的是,
它一樣是沒有那麼制式化的告訴你我賣船票我賣觀光券我賣blahblah
就像我覺得airbnb 為什麼能在ota市場上突出的關鍵因素是
它賣故事,賣房卻是像在賣故事,賣tour 也像在賣故事
然後它故事又不自己寫,而是開放給房東,主人才是最瞭解自己故事的人(完全正確)
素人露出的世代,你是一個藝術家,你有你心中的口袋名單。你是一個攝影師,你有你心中的最佳拍照景點
你的專業,你的私藏,都可以賣錢
Airbnb 幫達人去體現這件事,同時也是在賣故事,創造內容,『達人經驗,有價』
KKDAY KLOOK 如果一直在賣同性質的東西,我猜最後又會淪為削價競爭
然後,傳統的旅行社從前瞧不起青旅,覺得住宿素質低,客人不會接受
但我猜,也會漸漸主動靠近青旅
青旅的體驗特殊
青旅能創造內容,青旅有故事,青旅讓旅客的行程變得不一樣
青旅能為他們帶來不一樣的旅遊話題,推廣販賣成為特色
而現在也是小清新的時代,很多文青文創團隊有特色多了
如何創造內容,達到雙贏局面
2018拭目以待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一個比住旅館CP值還高的住宿選擇
發佈留言